【获取途径】 查看原图 下载原图 |
【题名】 梓树 |
【拉丁学名】 Catalpa ovata G. Don |
【科属】 紫葳科,梓属 |
【蒙文名称】 朝鲁马盖-扎嘎日特-毛都 |
【俗名】 臭梧桐、黄花楸、筷子树 |
【图中整体与细节部分形态简要说明】 乔木,高可达8m。树皮暗灰色或灰褐色,平滑。枝开展,小枝密被腺毛,后则变稀疏,冬芽卵球形,具4-5对芽鳞,鳞片深褐色,边缘具睫毛。叶常为3-5浅裂。顶生圆锥花序,花冠黄白色,具数条黄色线纹和紫色斑点;发育雄蕊2,退化雄蕊3。蒴果筷子状,初时被长柔毛,后渐无毛,种子长椭圆形,两端生长毛。花期6-7月,果熟期9月。 |
【是否有引种栽培】 多栽培于村庄附近及公路两旁,野生者已不可见,海拔(500)1900-2500米。 |
【分布】 产呼伦贝尔盟、呼和浩特市、包头市、乌兰察布盟南部等地区有少量庭院栽培。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;日本也有。 |
【药用部位】 树皮和果实入药 |
【中医功效】 (树皮、梓白皮):清热,解毒,杀虫。果实(梓实):利尿,消肿。 |